企业文化
文化交流 首页 > 企业文化 > 文化交流

梅花香之苦寒来——记合作伙伴施宏良

发布时间:2014年05月20日 阅读次数:1732
初识施总

        初识施宏良是在2005年,当时我还是在山东一个公司负责市场部,从销售部门得知公司刚刚谈了一个客户,定制了4个水针产品,40万元,而且是先打全款,我当时就对施总充满好奇。晚上,公司老总招待施总,我负责作陪,初次见面,施总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——30左右,白白净净的书生模样,一身休闲服,为人很随和,完全颠覆原先兽药经销商在我心中的印象。

       一回生、二回熟,既然和施总认识了,而且两个人交流又比较投机,随着时间的流逝,我们成为好朋友,但是中间由于个人原因,我们并没有在生意上有过多交往,但是并没有影响到我和施总的个人感情。同时,通过两人的交流,让我对施总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。

初创艰难

        施宏良祖籍浙江桐庐,大学毕业后,按照家人的安排,回到老家找了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,朝九晚五,日子过得很是惬意。但是施宏良不满足现状,不顾父母反对,毅然辞职,只身来到杭州,到一家兽药贸易公司,从普通业务人员做起,开始自己新的生活。因为不是本专业,他刻苦学习畜牧兽药知识,为了能有效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兽医水平,他闲暇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在猪场里面度过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很快,他的专业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,同时感情方面也有了收获。为了能让自己有一个更大的提升,施宏良决定自己创业,这个想法得到家人的鼎力支持。

        创业初期的施宏良,才知道偌大的一个城市,想要在这片土地上立足是多么的艰难。他开始从杭州周边的小猪场开始做起,每天披星戴月、风吹日晒,挣到的钱也仅仅勉强维持生计,生活依然没有什么改变。但是,施宏良夫妇并没有气馁,他们依然用饱满的热情,周到的服务,一次又一次的拜访客户,渐渐的,很多养殖场的老板从开始的不屑、怀疑、同情,到后来的信服、支持、跟随。他的生意也越做越大,从刚开始的夫妻店到现在公司化运作,从刚开始的一个门店到现在的3个分店。生意大了,自然吸引很多公司纷至沓来,希望和施宏良合作,经过个人深思熟虑及市场客户反映,施宏良选择了山东信得、美国辉瑞、德国拜耳、大连三仪等国内外知名品牌,知名度和生意也如同雪球般,越滚越大。

牵手施比龙

       2010年,我通过深思熟虑加入统盛集团长沙施比龙动物药业有限公司,回到市场第二天,我就和施总电话联系,同时通过快递给他寄了一份公司的技术手册,原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,希望能通过他的网络把公司产品推向浙江市场。很快,施总给我消息——先把公司当季推广产品发给他,他先找几个养殖场实验实验,并且很明确告诉我:兄弟归兄弟,生意归生意,能不能做下去必须看公司的产品质量。因为私人关系比较好,而且施总和施比龙都姓“施”,所以在市场开发前期,施总把所有精力全部放在推广施比龙产品上面,实验很快有了结果——市场反映效果很好。此时,公司根据市场需要,也为了感谢广大客户对公司的支持,在2010年底做了一次促销活动,施宏良个人一次定货10万元,如果从长久合作的客户来说,10万元不算什么,但是施总刚刚和公司合作还不到2个月,他的举动让很多参会的经销商朋友都吃惊。

与施比龙同发展

       很快,施比龙公司的产品在浙江从零起步,慢慢发展成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,在某些地区甚至是养殖场老板的必选品牌,这一切和施总及其康乐公司的团队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。在自身生意努力发展的同时,施总也没有忘记对自己团队的提升,他先后邀请施比龙公司总经理吴总、华中农大张金龙教授、施比龙公司服务部经理付咏堂老师到浙江为自己及康乐团队、规模型养殖场老板讲课,让大家对当前的养殖行情、未来发展的方向、疾病的防控及施比龙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等等都有了一个明确的了解,也坚定大家对施比龙产品的信心。同时,施总自己也给自己定下一个坚定的目标——2011年和施比龙公司合作超过100万。

后记

       在我写这篇稿子的时候,和施总做了一次专门的电话沟通,他很高兴地说:感谢施比龙,感谢吴总,让他的生意有了一次大的腾飞,同时也祝愿施比龙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。

      我坚信,在施比龙公司的坚强后盾下,在施总的英明领导下,在康乐团队所以成员的共同努力下,施比龙公司和康乐公司合作会越来越顺利,也衷心祝愿施总的生意红红火火,事业越做越大。

X